当前位置: 首页 > 季迅群 > 本市信息 > 以“说”促研 蓄力前行——记温州市季迅群名师工作室9次活动

以“说”促研 蓄力前行——记温州市季迅群名师工作室9次活动

浏览量:1062|发表日期:2023-05-30|来自:

以“说”促研  蓄力前行

——记温州市季迅群名师工作室第9次活动

    为迎接市级三坛评比活动,提升工作室学员教学说课水平,526日,温州市小学数学季迅群名师工作室开展了说课指导活动。

三位参加说课模拟的老师早早来到未来教育集团南瓯校区的四楼阶梯教室,抽好课题之后进行了紧张的备课阶段。

第一位说课的是郭溪燎原小学的曾秀晓老师,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度量》,曾老师以单元整体为视角分析教材与学情,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曾老师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度量经验迁移导入,引出角的度量;接着先理解角的度量,从认知上构造量角器,重在引导孩子理解角的度量本质是度量单位的累加;然后认识量角器,尝试着量角,在反馈环节,先概括正确的量角方法,再通过错例进行辨析以加深理解;最后的练习环节,曾老师设计了三个具有层次性的练习。

季特肯定了曾老师通过单元整体视角分析教材,解读学情值得大家借鉴。同时建议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角度引入角的度量时,让学生感受统一角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具身活动帮助学生积累重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季特肯定了曾老师在理解角的度量环节,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本质,同时提出在量角环节中要更加精准化设计这两个角,应该一个采用量角器左边的0刻度线量,一个采用量角器右边的0刻度线量。

第二位说课的是灵昆一小的吴圣伟老师,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分类》。吴老师分三个环节来建构“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学有动力,在整理分类中归纳学有方法,在拓展应用中感悟学有深度。吴老师通过活动设计展开教学,通过有针对性地反馈交流层层深入,既获得了新知,又引导孩子感悟分类的思想方法。

季特肯定了吴老师以分类思想展开教学,课堂呈现层层深入的设计。季特语重心长地建议全体老师们,说课的理论部分大约占3分钟,教学环节设计大约占9分钟,建议老师们要把课的重点难点环节展开来说,课堂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在理念的支撑下设计教学环节。对于周角、平角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应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可以通过折角让孩子充分学习。

第三位说课的是温州市光明小学的季丽老师,说课的课题是《量角》。季丽老师分析了教材编排特点及本课学生曾经积累的活动经验,并本节课是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加强学生在量角器上正确找角,运用角的概念本质画角。季丽老师通过课前导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基于独立思考的交流提升,组际展学,基于关键问题的深度研究;最后通过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季特肯定了季丽老师的课堂采用了课前导学单的方式,并抓住学生的错例展开教学。季特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画角》这节课不仅仅是学画角的技能,还要融入对角的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的认识。课堂中还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孩子不仅学会画角,还要加强对于画角的验证,关注孩子的自我反思。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还需要有单元意识。

本次的说课活动,以说促教,以说促研,探索打造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素养优良的学员队伍。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