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康平 > 本市信息 > 共读专业书籍,助力专业成长 ——记周康平第二届名师工作室第6次活动

共读专业书籍,助力专业成长 ——记周康平第二届名师工作室第6次活动

浏览量:1537|发表日期:2020-07-31|来自:

为适应新课程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在语文教师队伍中倡导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722日下午,周康平名师工作室在雁荡山下举行了一次读书分享会。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共读专业书籍是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本专业书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实践深度和一定的阅读难度。为了把握阅读节奏,提高阅读质量,从6月下旬开始,周康平老师和学员们一起每天在线上打卡阅读这本书,并约定在722日这一天进行阅读分享。

在此次读书分享会上,来自苍南中学的朱国娟老师率与学员们分享了她的阅读体会。针对“逆向设计”这一概念,朱老师为整本书梳理出一条“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的阅读脉络。从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1949年)一书中对“逆向设计”的逻辑描述开始理论溯源,《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明确了美国当代课程改革专家格兰特和杰伊正式提出“逆向设计”概念的理论基础,即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明确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参照逆向设计模板,朱老师联系新教材,比较了语文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的差异,并运用逆向设计这一理念来为高三复习中的小说阅读复习设计了一份逆向教学设计。朱老师的阅读分享穿透理论的高墙,化难为易,为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梳理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同时,她的阅读结合了语文教学实践,尝试让“逆向设计”理论落地,为语文教师将“逆向设计”窄化为语文学科的逆向设计提供了参考。

其后,周康平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的理解。他提出,逆向设计中,最困难的操作是课前如何预估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预估结果是逆向设计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独特之处。传统的教学设计展现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师的教学技巧,凸显的是教学设计的巧妙,唯独缺少了教师最需要的东西,即教师所教授的是不是学生需要的。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单向设计,而当下最迫切的是预期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教师设计教授什么,这是新课程中改变最大的理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局限于对《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本书的分享,周康平老师还给学员们做了题为《一代文学的使命和消解——宋词的诞生、脱变和消解》的讲座,分享了他钟爱的宋词。从宋词的诞生、发展到繁荣,周老师以宋代词人为线梳理了宋词文脉。以宋词为媒,周老师解析了文学的使命是抒发情感的传统,也是表达志向的工具。

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阅读专业书籍,以读促研,以读促教,是应需之举,也是应时之变,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会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持之以恒地阅读专业书籍,共谋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