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阙银杏 > 工作室公告 > 整本书阅读上海论坛——记阙银杏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整本书阅读上海论坛——记阙银杏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浏览量:6108|发表日期:2017-12-18|来自:

 

接近年末。天气分外寒冷。

我们工作室一行十余人赶赴上海参与1215日至16日举行的“整本书阅读上海论坛”。这是工作室今年最大型的一次外出学习。路途遥远,但大家学习的热情无比高涨。

1215日上午8:30,论坛正式开幕。上海师大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主持开幕活动,他首先表达了对七百多名各地慕名而来的教师的热情欢迎,随后介绍了本次论坛举办的背景,并转达温儒敏教授因教材编写未能亲临现场而致本次论坛的一封信。信中,温儒敏教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整本书阅读”的看法:初中重在引导兴趣,大多以跳读、略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重在课外阅读的推行,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孩子阅读这一类书的方法,比如,历史、传记、小说的阅读策略各不相同。另外,温儒敏教授还提醒各位在座老师,且不能过分安排读书计划,从而影响了读书的自由,减损了读书的乐趣,这就违背了我们提倡读书的初衷。

 

开幕式后,王本华老师为大家带来《让名著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专题报告。王老师从“名著阅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名著阅读的教材设计思路”“建构有效的名著阅读课堂”“探索名著阅读的评价策略”四个方面展开报告。王老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是由“名著阅读”发展而来,“整本书阅读”的实质与“名著阅读”是一脉相承。“名著阅读”自传统教学以来,地位一直在变化。当下,追求“名著阅读课程化”是有效途径,应通过调整“名著阅读”在教材中的位置来凸显对“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视。在书目的选择与编写上,应注重经典性的推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创意思考;教师也应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名著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讲座中,还多次提及温州,温州教师对名著阅读的实践与追问,这恰是温州语文教师执着求道、追求卓越的体现。

 

 

下午,四位名师为大家呈现自己开发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中的一课。

南京师大附中教师王雷执教《月亮与六便士》。王老师从学生最气愤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这一行为评价入手,引导学生基于小说细节之上的对主人公及施特略夫行为与形象的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抛弃家庭追求理想”的矛盾,尤其引导学生拒绝单一独断地人物评价,而多角度读懂一个人物。

 

北京师大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何杰执教《孟子》。这节课属于《孟子》整本书阅读的激趣与引路课,意在引导学生大体了解孟子人格,从而更深入理解《孟子》思想,激发学生阅读《孟子》的动力。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反应孟子人格的文段的同时,对更深入理解孟子人格与思想提供方法指导。如,何老师和学生一起从《孟子·公孙丑下》选段中“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中品味孟子的历史使命感与“舍我其谁”的无畏精神。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执教《<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这节课是《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欲以问题激发学生对《论语》、对孔子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吴老师首先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与具体读法、读后感受。然后引出了现在读《论语》的两种读法,其中最好的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首先,得弄清《论语》显性的、静态的结构形态(“外结构”:大致可以讲,前十篇大体是在介绍、呈现孔子之道,而后十篇主要在讨论行道以及行道的结果)。随后,要尽量弄清《论语》隐性的、动态的结构形态(“内结构”: 孔子与弟子、与时人互动交集的、动态发展的内在线索)。弄清楚这两种结构形态,指导学生读《论语》才有了基础与底色。

 

上海师大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执教《<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刘璋》。这节课建立在学生课前读书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课上,三组学生呈现关于自己的读书报告,在梳理刘璋的人生轨迹与政治履历的基础上,分析刘璋的“暗弱”所包含的意义,从而对刘璋这个人物以及英雄观有了批判性的思考。

 

评课环节中,范飚老师认为以上四位老师用四堂课带领我们一起触碰“整本书”这个热词。相较于单篇、短篇的阅读,我们要考虑到整本书阅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更在于它的结构、思想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如何规划阅读方案,让学生了解书中的复杂内容、结构、思想;第二,如何建立一些问题实现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如何将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对话,渗透到整本书的阅读中,最终找出同类文本的阅读方式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第三,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单篇、短篇结合,通过探讨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文化、文学素养的积淀上有所长进。步根海老师认为,在思考对整本书阅读如何指导上,四堂课各有特色:都关注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分析情节上,有基本的方法与路径。四节课的指导,有的是读前,有的是读中,有的是读后,但在方法上的指导是有共性的。。整本书阅读与单篇课文阅读是分不开的,与课堂教学是相互促进的。阅读工具,诸如思维导图、表格、支架,对于整本书阅读是有帮助的。而且,整本书阅读绝对不能忽略语言。语言,尤其是充满睿智、充满内涵的语言值得师生共读、共品。

16日上午,是内容丰富、情怀洋溢的经验交流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樊阳老师在题为《引读千年,行读万里——人文行读廿六载》的发言中,讲述了他26年来的“引读”与“行读”的实践。本着“阅读是人生的基石,书籍阅读走进课堂”的信念,樊老师26年来坚持推进阅读经典,探索实践行读课程。樊老师以为,我们当代每一个人都背负传承古典的责任与使命。要想自己的课堂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热爱读书,那么这位老师自身就有对“这个人”“这本名著”的热爱。

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黄云老师在《发动机和引力波——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语文活动设计》的发言中分享了在教师的阅读指导欠缺、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他们为整本书阅读做出的努力:主题式阅读、专题式阅读、选择性阅读。甚至为了向专业课“抢”时间,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她别出心裁地将名著阅读与学生的专业课服装设计结合起来,追求“我的阅读我做主”,以学生的趣味为核心,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16日下午,是让人期待、颇具“高达上”气质又让人受益匪浅的专家讲座。

中国人民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认为对学生而言,“读书比什么都重要”,他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十法,其核心字分别为“力、空、趣、序、道、恒、法、谱、心、场”,而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语文教师。随后,他还分享了自己对“语文是什么”的教育感悟,炽热的语文情怀十分打动人。

 

四川省教科所语文教研员段增勇老师在《在阅读中发现自我》的讲座中,希望我们的阅读关注人本身,即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他从自身的成长体验出发,认为应当给予学生群体中弱者更多的关怀。当老师们过分关注分数时,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情绪、心理的关注,也就失去了对其学习状态的敏感性。我们应该关注影响分数的背后,整本书阅读指导应指向人本身和自我。

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是《书册阅读教学现场》的作者,在题为《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的讲座中,她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全过程指导的 “书册名片”、“教学价值”、“学程设计”、“教学现场”和“专家视角”这五个方面展开陈述。整本书内容领域广阔,它不仅可以提供了解他人的可能性,还可以提供了解其他学科的可能性,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未来的职业规划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在真实的阅读生活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最终达到让学生对阅读热爱起来。

南京十三中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的发言题目为《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和实践》,他以自己多年来带领学生阅读的实践,讲述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和实施。整本书阅读需要我们辨析和界定,在当前的现状下要去探索,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始终要涉及课程的目标、书目、方式、评价几个要素。曹老师设计“大树下的读书课程”,通过经典夜读小组、启明星读书社、常规课堂教学展开阅读,围绕“选择性”“序列性”“成长性”“制度化”“分层管理”“读写合体”这几个关键词设计读书课程。

本次论坛最后,由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压轴出场。王老师的讲座题目为《不能忽视阅读趣味,没有自由的阅读不可能形成经验》。他提出整本书阅读不能忽略阅读的趣味,在起始阶段应当以自由阅读的形式出现,然后才需要有价值的指导和示范。在“学生没有课外,教师没有业余”的现状下,就不会有优秀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整本书阅读的趣味,保持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整本书阅读,首要的是 “这个人”“最适宜” “先读”“哪一些”,不主张太关注一本书而忽略了世界。阅读时切忌跟风,面对浮躁的教育界,王老师呼吁“安静”,安静地阅读,安静的课堂,安静的办公室。

 

 

这两天的上海学习如同这文字与图片一样,满满的,充溢着。回想过往十多次的学习体验,分外觉得语文天地阔大,同时也觉着时光真的不可辜负。严寒阻挡不了我们的求学热情,时间匆匆又如何奈何我们的迢迢问道之路。

即将跨入新年了,我们一起加油吧!